此间乐小说 > Z世代艺术家 > 第269章 新的雄文
  方哥决定亲自回应,以写出人生一篇英语文章的方式,正面截击当前的所有节奏。

  之前不那么做,是因为没有看到满天星对于《英雄》的具体支持。

  这种支持,不能是简单的喊喊口号,必须有实际付出。

  他做事看似狂妄,其实一直都极其重视评估,没有把握的时候以试探和忍耐为主,直到把握十足,方才重拳出击。

  小方的野和莽,始终都在大方的约束中。

  现在,水军头子终于看到了信号。

  很多人都不理解《英雄》9天4273万美元票房的意义,毕竟《指环王》只用5天就破了亿,在这部怪兽的压制下,《英雄》的成绩被影评人有意忽视,也被大众严重低估了。

  但方星河却从数据细节中看出太多非同寻常之处。

  英雄在北美的平均票价是5.8美元,换算之后,大约等于736万观影人次。

  而这736万里,真正属于功夫迷或者叫动作片受众的预定观影人群,只有一半出头。

  另外一半,绝大部分都是满天星——哪怕之前不是,看过电影之后也大概率是了。

  因此,截止到目前,全北美有360万满天星选择用真金白银支持了方星河的第一部电影。

  1000块银幕,平均每天6场排片,9天时间,总计54000场放映,平均每场有67个女性观众,这是什么概念?

  《指环王》作为影史前几名的大片,截止目前,场均女性观众数量不到25名。

  女性不是这种奇幻片的主要受众,可女性是整个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更是强力的朋友圈带动者。

  《指环王3》跟《泰坦尼克号》最终的票房差距,就差在女性观影人群上面。

  在影视行业,得女观众者得天下,20年后的减肥片终于让国内观众意识到这一点,可现在的好莱坞就已经在大船身上接受了充分的教育。

  方星河没有大船上映时的女性观影数据,但用脚去想都能猜到,大船的场均女性观众肯定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数字。

  《英雄》再怎么样也碰瓷不了大船对女性的吸引力,然而太子誉是美强惨标杆,现在的360万只是开始,未来或许会扩大到3600万,甚至更多。

  那么,他终于有底气去讲一些过分的话、写一篇过分的文章了。

  在美国这地界,有3600万女性撑腰,那么随便你是谁,把天捅破都没事。

  她们并不直接影响纸媒时代的媒体,但是她们可以通过各种运动影响选票,进而影响这个国家与经济政治相关的一切……

  于是方哥决定下点猛药。

  有没有什么写法能够充分迷倒女性读者,又具备足够杀伤力?

  有的。

  文艺,深刻,且偏激。

  当方星河动笔写下第一个字之后,事态不再受到任何人的控制。

  这篇小作文的名字,叫做《中国意识、美式自由、方氏哲学与艺术世界里的猪狗牛羊》

  文章刊登在华盛顿邮报的电影版头条上,瞬间炸翻了娱乐圈、文学界乃至于全世界的艺术行当。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学新星,或者叫做文学天才,方星河的第一篇英文作品,得到了西方所有主流国家“不管怎么样都必须转载来看一看”的超级待遇。

  这一看,顿时头皮发麻。

  ……

  【一、中国意识】

  最近,我的人生首部电影《英雄》,在舆论场上引发了广泛而又强烈的争议。

  以图兰为首的一部分影评人、导演、明星、文化评论家,认为《英雄》的结局滑稽可笑,充满不知所谓的优越感,是一种拙劣的意识输出行为。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这一版的结局,从画面到剧情再到字幕及彩蛋,均由第二编剧兼副导演方星河主导。

  我不在乎他们是否知道,这只不过是又一次不自量力的挑衅而已。

  (I'munawareiftheyknowornot……)

  (I'munconcernediftheyknowornot……)

  我对此早就习以为常。

  来自于美国同行的恶意会更新鲜吗?并不。

  但那确实不太一样。

  自打我来到美国的第一天起便产生了一种懵懵懂懂的体悟——我是一条主动走进了狼群的哈士奇。

  我看着他们,主观上以为大家是我的同类。

  他们看着我,龇牙咧嘴目露凶光,从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呼啸,有一种非常明确的异类认知。

  最初我以为那些警告和排斥来自于外表——我的英俊实在太耀眼——但后来发现并非如此,敌意源自于更加深邃的领域。

  我始终不能确定敌意根源的具体构成,直到最近,我在影评人图兰抨击《英雄》的文章里看到一个极具排外性的单词,终于恍然大悟。

  意识形态。

  是了,原来竟是为此。

  那我们确实不同,生而不同。

  我的意识诞生于中国,一个格外特殊的国家。

  世界上所有其它国家都一样,它们是一个个由人民、领土、政府、主权构成的责任主体,通过对暴力的垄断,实现以法律体系管理社会事务的结果,维持群体利益的安全增值。

  国家发达与否,只代表群体利益的大小。

  国家政体如何,只代表群体利益的构成。

  最终,每一个国家都是国对家的统治关系,不管那个政府是民选、是传袭、亦或者是军事夺权。

  这样的国家,其实只是统治阶层的符号化。

  唯独中国不同,中国更像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中国两个字,本身就自带意识。

  如果你们不理解,我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当我第一次回应队友“你是哪里人”的提问时,我骄傲地告诉他们:“我是中国人。”

  我的意思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而是“自尧舜禹以来已有数千载历史且必然千秋万代的中国之子孙”。

  这中间的区别,微妙到难以言喻。

  中国(China)早已不是一个地理概念,更不是一个政治概念,同样也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统合了文化、历史、民族的精神概念。

  在我心中,实行社主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只是我们中国的一个历史阶段,我们认同她深爱她的根本逻辑,是因为她拨乱反正,维护了中华文明的正统性,而不是因为我们坚信社主的先进性。

  不,直到现在,大部分中国人都不能依靠自身的知识和认知笃定地确认,社主主义确实更好。

  我们只是朴素地相信,一个维护了中华文明正统的政府,足以代表我们所有中国人去承担那份历史责任。

  是的,历史责任大于一切,而中国的政府天然具备那种历史责任——不但要守护朝代存在之时的文明,还有责任继承前朝的遗产。

  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诏书是你们难以想象的经典。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起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虽然跟元朝打得血流成河,但改朝换代的皇帝依然承认前朝的统治合法性。

  而这种自然而然的认同,最早可以追溯至周武王时期。

  出土的铭文写着——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意思是周武王攻克商都后,举行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

  自那时起,中华正统便传承有序、一脉相承。

  自夏商周直到明清民国,所有政府都被人民视为家长和守护者,如果这个统治者不足以守护这个伟大的文明,就会被推翻并唾弃。

  所以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低,根本原因不是他们的腐朽落后和失败,而是他们维护中华文明的意愿极弱——宁予外邦,不予家奴。

  这句话是对整个文明本身的背叛,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遭受了历史的清算。

  现代中国的历史课本上,对那两百年的屈辱史详细记载大书特书,这不是基于任何一份行政命令,而是源自于一种自发性质的朴素史观。

  这份朴素史观约定了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当我们遭受侵略、欺辱、屠杀时,团结起来反抗那些暴行。

  ——当我们从混乱中恢复过来,记住那些流过的血,犯过的错。

  ——当代表这个文明的政府不再做正确的事,那就推翻它,重新建设一个更好的。

  如此种种,皆为血脉誓言。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事?

  不是对外输出独属于中国的意识形态,而是对内保护我们的“中国意识(ChineseConsciousness)”。

  可能还是有很多蠢货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国家会具备自我意识。

  原因很简单:深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大一统执念。

  3000年以降,不管中国的国号改成什么,唐宋元明或者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每一个中国人都以炎黄子孙自居。

  当亿万人的朴素意识沉淀在民族意识深处,并不等同于“国家意识”的高级主体自然而生,它不显眼、不宏大、不喧嚣,唯一使命就是保护文明独立完整的健康存续。

  平时你们感受不到它,但每一个朝战老兵的梦魇,都是它的外化。

  我们的口号是保家卫国,家是小家,国是何国?

  中国。

  自尧舜以来必须千秋万载永远一体的中国。

  电影里无名所处的时代,中国尚未实现第一次大一统。

  然而对于大一统的追求其实早已刻在先祖的血脉中。

  早在西周,便有名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就是一种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天下共主观念。

  再到春秋,《春秋公羊传》写道:“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最后到秦始皇实现这一伟业,六国皆亡,实际上他实现的是战国七雄所有学问家、军事家、君主臣子、百姓望族的共同野望。

  无名当然理解大一统,他只是遗憾,为何不是赵国实现大一统伟业。

  因此,在行刺失败之后,坦然认输才是这个人物最深沉的魅力——刺客不是为钱向弱者挥剑的杀手,而是义士。

  作为义士,无名赢得起也输得起,死而已,笑一笑就好,不值得失态。

  以图兰为首的高度利己主义美国文化精英看不明白这一层,以为《英雄》的结尾字幕是在强行输出中国的意识形态,实在非常可笑。

  你们不懂战国的浪漫。

  战国最浪漫的一点便是在追逐大一统的最后一段绝路上所绽放出来的璀璨辉光。

  从春秋到战国,从百家诸侯到最终七雄,他们为最终一刻征战了太久,也付出了太多,最终导致了一种发自灵魂的赴死狂热——胜固然可喜,败亦不足惧,终归是要一统,终归是要止戈。

  秦据天命,替后世所有中国人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耗尽所有,二世而亡。

  汉继其志,最终煌煌然如同天上星河,彻底抵定了“汉”的民族主体。

  再到盛唐,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实现了民族大融合,树立了一次次同化异族政权的文化核心。

  至此,中国已是现代之中国,中国意识彻底成型。

  自那之后的多次内乱、分裂、外敌入侵,再也没能改变中国之形状、中国之意识、中国人之志向。

  《英雄》的结尾字幕,本质上是一次对于史实的溯源,真实客观,不偏不枉。

  你们学问浅智商低,看不懂,我不怪你们。

  因为我也不理解你们为何如此虚伪,姑且算是扯平。

  请务必记住我造出的新词,中国意识,在不会很遥远的某一天,你们终将正视这种因为无知而扎根的浅薄。

  【二、美式自由】

  多次出国后,我才体会到中学政治课本里那一句“中国是shzy国家”的力量。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此怀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恐惧,这种恐惧并非是来自苏联或者中国本身,而是一种对于异类政权的想象性理解,以及对于自身路线的不自然心虚。

  划重点:想象性理解,不自然心虚。

  前者的根源是傲慢,其实美国大部分的文化精英都区分不清楚shzy和资本主义作用到政治体制上之后所产生的框架核心。

  BTW,如果你被上面的长句卡住了,请立即放弃继续阅读这篇文章,以你的智商,应该看不懂后续了。

  众所周知,SHZY和资本主义是经济体制,它们既不是国家形态,更不是政治体制。

  不会真的有人蠢到连这个都能搞错吧?

  图兰先生?

  回到正题,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由谁主宰生产资料,与政治体制并不强相关,即:SHZY也可以多党执政民主投票,资本主义也可以一党执政家天下。

  比如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瑞典挪威,威权资本主义国家新加坡,都是很好的反例。

  所以一个国家自由与否、民主与否、安全与否、和平与否,并不取决于经济体制姓资姓社,更大程度上由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民族本身的侵略性共同决定。

  假如你们并不恐惧瑞典挪威,那么就没有必要恐惧更加热爱和平的中国。

  在当前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完全的SHZY或者纯粹的资本主义,所有国家都是混合经济体制,美国也曾经执行计划经济,中国也有私有制的重要补充,这几乎已经是现代社会最理想的状态。

  但是我惊讶的发现,如此常识,却极少有美国学者了解。

  他们的惯用做法是高高在上的画一条线,线这边,类我者为友,线那边,非我者为敌。

  这是最大的傲慢。

  你们用臆想理解的中国,从前、现在、未来,从不曾正确过。

  而这种由于傲慢懒惰所造成的不理解,又使得你们在作出各种决策、进行各类预判、表述相关观点时,不自然的间发性心虚。

  如果你们不能笃定一件事就是那样的,那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化成最终射向己身的子弹。

  我一般会尽力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它会损害我的威严。

  但我忽然发现,你们并不在乎,你们特别爱对不了解的事情指指点点。

  这很美国。

  这很自由。

  在我们国家有一本叫做《意林》的杂志,它将美国描述为自由的灯塔,民主的天堂。

  今天我们不聊民主,接着《性》一文,继续聊聊美式自由。

  (未完待续)

  ****************

  卡死了 《Z世代艺术家》-作者:起酥面包